在咖啡文化盛行的当下,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其标志性的绿色美人鱼商标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近日一则 “山寨星巴克泰国咖啡摊被起诉” 的新闻,如同一颗投入咖啡杯中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广大网友和咖啡爱好者的热烈讨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泰国曼谷路边有个名为 Starbung 的流动咖啡摊,摊主丹农使用的标志是绿色与白色的圆形标志,与星巴克那经典的绿色圆形标志极为相似,这一情况被星巴克公司发现后,一纸诉状将丹农告上法庭,泰国法院也定于 11 月 4 日审理此案 。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好奇,这个小小的咖啡摊为何会与星巴克这样的咖啡巨头产生交集?这场看似悬殊的 “较量” 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商业故事和法律争议呢?
“山寨” 的外貌
当我们深入去观察这个引发争议的泰国咖啡摊时,会发现它与星巴克之间有着诸多让人难以忽视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点也正是这场法律纠纷的重要导火索。
(一)相似标志
星巴克的标志,那绿色圆形环绕着的双尾美人鱼塞壬,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已然成为咖啡文化的一种象征。而泰国这个名为 Starbung 的咖啡摊,其标志同样是绿色与白色为主色调的圆形。从远处望去,那醒目的绿色瞬间就能让人联想到星巴克。仔细看,咖啡摊标志中间是一个人物形象,虽说摊主丹农声称这是一位长者的图像 ,与星巴克的美人鱼截然不同,且人物两边还有新月图案。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体的色彩搭配以及圆形的外轮廓设计,与星巴克标志的相似度极高,足以让不仔细分辨的消费者产生混淆。这种在标志上的高度模仿,无疑是一种较为直接的 “山寨” 行为,也是星巴克提起诉讼的关键证据之一。
(二)其他山寨元素
除了标志相似外,咖啡摊在其他方面也有着浓浓的 “星巴克味”。在装修风格上,虽然只是一个流动咖啡摊,空间有限,但仍能看到一些模仿的痕迹。例如,其摊位采用的木质材料以及简约的装饰风格,都与星巴克那种追求自然、舒适的装修理念有几分相似。在产品包装上,杯子的形状、颜色以及上面的文字排版,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星巴克的设计。咖啡杯身以白色为主,绿色的文字标识十分显眼,就连杯盖上的透气孔设计以及杯套的材质和图案风格,都能让人隐隐约约看到星巴克的影子。这些从内到外的模仿细节,很难不让人将这个咖啡摊与星巴克联系在一起,也难怪星巴克会对其采取法律行动 。
摊主的回应与态度
面对星巴克的起诉,咖啡摊摊主丹农并没有选择沉默或退缩,他有着自己独特的回应与态度,这些回应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自身行为的认知以及对这场官司的看法。
(一)设计来源说法
丹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坚定地表示咖啡摊标志是由他的朋友设计的 。他强调标志中间的形象是一位长者,而非对星巴克美人鱼标志的模仿。他解释说,这个长者形象对于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或者当地的文化背景相关。从他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个标志的设计是有自己的初衷和想法的,并非是故意去抄袭星巴克的标志。在他看来,虽然标志的颜色和外形轮廓与星巴克标志相似,但核心的图案完全不同,不应该被认定为侵权。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解释,能够让大家了解到这个标志背后的故事,也期望在法庭上能够以此为依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
(二)对起诉的看法
对于星巴克的起诉,丹农展现出了一种既无奈又坦然的态度。他深知星巴克是一家财力雄厚、影响力巨大的跨国企业,这场官司自己很可能败诉 。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经营行为,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努力经营一个小本生意,为当地的顾客提供美味的咖啡,并没有恶意去侵犯他人的权益。在舆论方面,丹农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胜利。他提到,自己的顾客既有泰国本地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都给予了他很多精神上的支持。有顾客甚至主动资助他打官司,比如一位顾客给了他 1000 泰铢,还有人付 500 泰铢买一杯咖啡后让他不用找零 。这些举动让丹农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更有勇气去面对这场诉讼。他表示会积极应诉,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事件,让大家听到他的声音,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小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 。
事件的发酵与影响
这起看似普通的商标侵权诉讼,在泰国当地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舆论的热烈讨论到对泰国当地咖啡市场的冲击,都让人们看到了品牌保护以及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一)舆论反响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超乎想象。山寨星巴克泰国咖啡摊被起诉的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在泰国当地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泰国的网友们纷纷在脸书、推特等平台上分享这一事件,相关话题的热度持续攀升。许多泰国本地的博主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他们通过发布视频、图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这起事件的看法。有的博主认为星巴克作为国际大品牌,维护自身商标权益是理所当然的;而有的博主则对咖啡摊摊主丹农表示同情,觉得他只是一个小本经营的创业者,不应该受到如此严厉的打击 。
在国际上,这一事件同样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除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外,一些国际知名的商业媒体如彭博社、路透社等也对该事件进行了跟进报道。这些媒体从品牌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等多个角度对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使得这起发生在泰国曼谷街头的小事件,成为了全球商业领域关注的焦点。在国际的社交平台上,许多咖啡爱好者和法律界人士也参与到讨论中来,他们分享自己国家关于商标保护的案例和法律规定,对比不同国家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 。
(二)对当地咖啡市场的冲击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这个山寨咖啡摊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泰国当地咖啡市场的正常秩序。在被起诉之前,由于其与星巴克的高度相似性,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其中不乏一些原本可能会去星巴克消费的顾客。这使得星巴克在泰国当地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也对其他本土咖啡品牌造成了竞争压力。一些本土咖啡品牌表示,山寨咖啡摊的出现,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消费者在选择咖啡品牌时容易产生混淆,这对于那些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本土咖啡商家来说是不公平的 。
在消费者认知方面,这起事件也给泰国当地的消费者带来了不少困惑。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咖啡时,开始更加谨慎地分辨
品牌的真。一些消费者表示,以前可能只是因为咖啡摊的外观和星巴克相似而选择购买,但在得知其被起诉后,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选择。这也促使泰国当地的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品牌背后的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对咖啡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这起事件也让泰国当地的咖啡市场迎来了一次 “品牌教育”,消费者对品牌的辨识度和保护意识得到了提升 。
法律视角解读
(一)星巴克起诉依据
从法律层面来看,星巴克起诉泰国咖啡摊主要依据的是商标法相关规定。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具有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独特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星巴克的绿色美人鱼标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商标注册,具有极高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泰国咖啡摊 Starbung 使用的与星巴克高度相似的绿色圆形标志,很容易让消费者在视觉上产生混淆,误以为该咖啡摊与星巴克存在某种关联,这种行为极有可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判断,损害了星巴克的商标权益 。
在国际商标保护领域,《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也对商标的保护做出了规定,要求成员国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保护,防止他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模仿或翻译,避免造成公众的混淆。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其商标无疑属于驰名商标范畴。泰国咖啡摊的标志模仿行为,明显违反了国际公约中对驰名商标保护的相关规定,这也是星巴克提起诉讼的重要国际法律依据 。
(二)泰国相关法律规定
泰国在商标保护方面有着自己完善的法律体系,主要依据《泰国商标法》(Trademark Act of B.E.2534 (1991), as amended in B.E. 2543 (2000))和《商标法实施条例》(Ministerial Regulation (B.E. 2535 (1992)))来实施商标保护 。泰国采用 “申请在先” 原则,这意味着谁先在泰国申请商标注册,谁就拥有该商标的相关权利。在商标侵权判定方面,泰国法律规定,如果一个商标与已注册的商标相同或相似,并且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那么就构成商标侵权 。
对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泰国法律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惩罚措施。在民事责任方面,侵权者需要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赔偿金额通常根据商标所有者的实际损失以及侵权者的侵权情节来确定。如果商标所有者能够证明其因侵权行为遭受了重大损失,侵权者可能需要支付高额的赔偿金 。在刑事责任方面,泰国《商标法》规定,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人,将被处以 4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40 万泰铢罚金(可并处);以混淆为目的模仿注册商标的行为人,被处以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20 万泰铢罚金(可并处) 。这些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商标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为星巴克在泰国的维权诉讼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
案例对比与反思
(一)类似山寨品牌案例
在商业世界中,山寨品牌的现象并不罕见,泰国这个山寨星巴克咖啡摊并非个例,国内外都有许多类似的山寨品牌被起诉的案例,这些案例与此次事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商标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山寨行为的法律风险 。
2024 年,上海青浦警方破获了一起假冒星巴克咖啡品牌商标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尹某和张某在未经星巴克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打着星巴克咖啡服务的名义,对外谎称具有加盟资质,以每家店 10 万元的加盟费在网上招募加盟商 。他们指导加盟商使用星巴克相关的商标、标识在全国各地开设经营假冒咖啡店铺,短短半年时间,就开设了 50 余家咖啡门店,涉案金额超 4000 万元。这起案件与泰国山寨星巴克咖啡摊相比,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一个是通过加盟的方式大规模造假,一个是个体经营的咖啡摊模仿,但本质上都是对星巴克商标的侵权行为。在法律后果上,中国的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尹某等 9 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批准逮捕,魏某等 8 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他们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
再看瑞幸与泰国瑞幸的商标纠纷。2022 年初,有网友在泰国发现了 “瑞幸咖啡” 门店,这些门店从装修、Logo 设计到咖啡杯、手提袋等,都与中国瑞幸极为相似,只是将 Logo 中的小鹿图像左右翻转 。瑞幸咖啡表示,在泰国的瑞幸门店是仿冒门店,已采用法律手段处理。2024 年 3 月,泰国中央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法院作出判决,确认瑞幸对 “瑞幸” 商标及 “鹿头图形” 标识享有在先且更优的权利,责令泰国 50R 集团取消在泰国的商标注册,更改公司名称,并禁止其使用 “瑞幸咖啡” 相关标识 。泰国 50R 集团需赔偿瑞幸一次性赔偿 1000 万泰铢,并从起诉日起按日计算每日 10 万泰铢的持续性赔偿,累计赔偿金额已达 4600 万泰铢,约合人民币 1000 万元 。这起案件同样发生在泰国,与此次山寨星巴克咖啡摊被起诉事件在地域和法律背景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外国品牌在泰国遭遇商标侵权问题,也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但不同的是,瑞幸与泰国瑞幸的纠纷持续时间较长,涉及的商业利益和市场竞争更为复杂 。
(二)品牌保护与创新思考
从品牌方的角度来看,品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品牌,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商标保护。在此次泰国咖啡摊事件中,星巴克迅速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身的商标权益,这体现了品牌方对品牌价值的重视。品牌方要做好品牌保护,首先要及时在相关类别注册商标,防止他人恶意抢注 。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注册其商标,确保了商标的唯一性和合法性。其次,要密切监控市场,借助专业的监测工具或团队,及时发现侵权行为。一旦发现侵权,要迅速采取法律手段,通过发送律师函、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品牌的合法权益 。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不应试图通过山寨他人品牌来获取利益。泰国咖啡摊摊主丹农如果能够在品牌设计和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或许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挖掘潜在用户群体,为产品或服务定位。可以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确定符合政策扶持的创业领域和方向,如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现代服务业等 。同时,要注重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在团队建设方面,要组建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团队,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
结局猜想与行业展望
(一)案件可能走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星巴克起诉泰国咖啡摊的这起案件有着较为清晰的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星巴克胜诉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星巴克胜诉,泰国咖啡摊摊主丹农可能需要承担一系列法律后果。在民事赔偿方面,他需要根据法院的判决,向星巴克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具体金额将根据星巴克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来确定。除了赔偿经济损失外,丹农还可能需要承担星巴克为维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等 。
在商业经营方面,丹农的咖啡摊将被禁止继续使用与星巴克相似的标志,需要对摊位的标志、装修以及产品包装等进行全面整改,以消除与星巴克的相似之处。这对于丹农来说,意味着他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来重新打造品牌形象,调整经营策略。如果丹农拒绝执行法院的判决,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进一步的罚款、拘留等,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商业经营活动 。
(二)咖啡行业健康发展期望
这起山寨星巴克泰国咖啡摊被起诉的事件,为整个咖啡行业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对咖啡行业的健康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望 。
在竞争方面,咖啡行业需要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各大咖啡品牌应该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服务体验、创新经营模式等正当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通过模仿、抄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来获取市场份额 。健康的竞争能够促进咖啡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咖啡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
从品牌建设角度来看,鼓励原创和合法经营是咖啡行业发展的关键。每一个咖啡品牌都应该注重品牌的原创性,挖掘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通过合法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强对咖啡行业的监管,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山寨、侵权等违法行为,为原创品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市场环境 。只有这样,咖啡行业才能涌现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品牌,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