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馆五年翻番,咖啡浪潮为何汹涌来袭

咖啡热潮:从数字看崛起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有这样一个现象悄然发生:咖啡店越来越多,几乎每隔几条街就能看到一家。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简约现代,有的文艺复古,从知名连锁品牌到小众独立店铺,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咖啡馆似乎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专业市场调研公司英敏特发布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国咖啡馆的数量实现了惊人的翻番。这一数据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人们对咖啡行业发展的强烈关注。
咖啡店数量的增长,不仅反映了咖啡市场需求的扩大,也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如今,咖啡不再是小众的舶来品,而是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忙碌早晨的一杯拿铁唤醒活力,还是午后在咖啡馆的惬意时光,咖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在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增长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行业变革与市场趋势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多面剖析:繁荣背后的推动力

中国咖啡馆数量在短短五年内实现翻番,这一现象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咖啡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消费升级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成为了各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咖啡行业也不例外。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凸显,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是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精神享受 。咖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精致生活象征的饮品,正好契合了这一消费趋势。它不再是简单的提神饮品,更是一种代表着时尚、品质与品味的生活方式。人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走进装修精美、氛围舒适的咖啡馆,品味一杯精心制作的咖啡,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这种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使得咖啡从小众的舶来品逐渐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不断攀升,为咖啡馆数量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

在咖啡消费的热潮中,Z 世代和年轻白领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这一群体成长于信息快速传播、文化多元交融的时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他们追求个性化、时尚化的生活方式,咖啡正好满足了他们在社交、工作和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在社交方面,咖啡馆是他们聚会、交流的热门场所,一杯咖啡,几个好友,分享生活的点滴,是一种常见的社交场景。工作中,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得咖啡成为他们提神醒脑、保持工作效率的 “续命神器”。根据相关市场调研数据显示,18 - 35 岁的年轻消费者在咖啡消费市场中的占比超过 70%,他们的高频消费习惯和强大的消费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咖啡市场的扩张,促使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应运而生,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三)商业模式的创新

以瑞幸为代表的咖啡品牌,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为咖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咖啡馆数量的增长开辟了新的路径。瑞幸率先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通过 APP 下单,消费者不仅可以享受外送服务,还能到店自提,极大地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咖啡馆对门店空间和营业时间的限制,拓展了消费场景,让消费者无论在家中、办公室还是外出途中,都能轻松享受到咖啡的美味。同时,外卖服务的兴起,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购买咖啡的门槛,满足了他们即时消费的需求。据统计,瑞幸外卖订单的占比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其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此外,瑞幸还通过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联名产品等营销策略,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培养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带动了整个咖啡市场的消费热情。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模仿,许多新兴咖啡品牌纷纷效仿,推动了咖啡馆数量的快速增长。

(四)资本的助力

近年来,咖啡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为咖啡品牌的扩张和市场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资本的进入,使得咖啡品牌有足够的资金用于门店拓展、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和供应链建设等方面。以瑞幸为例,在成立初期就获得了多轮巨额融资,这些资金助力瑞幸在短时间内迅速布局全国市场,门店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仅 2020 - 2024 年期间,国内咖啡品牌获得的融资总额就超过了数百亿元,众多新兴品牌如 Manner、挪瓦咖啡等也在资本的支持下迅速崛起,不断开设新的门店,扩大市场份额。资本的青睐不仅推动了咖啡品牌的快速扩张,还加速了市场教育的进程,提高了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形成了资本与市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共同推动了中国咖啡馆数量的翻番。

群雄逐鹿:品牌的多样赛道

在咖啡市场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众多品牌各显神通,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不同类型的品牌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和策略,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一)国际巨头的深耕

星巴克作为国际咖啡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可谓根深蒂固。自 1999 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熟的运营经验和独特的 “第三空间” 理念,迅速在中国各大城市扎根。截至 2024 年,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 7000 家,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甚至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品牌定位方面,星巴克始终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咖啡品牌,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咖啡产品和舒适的消费环境。店内装修风格简约而不失高雅,从精心挑选的咖啡豆到专业的咖啡师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星巴克对品质的执着追求。除了常规的咖啡饮品,星巴克还会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日推出限定款产品,如樱花季的樱花拿铁、圣诞节的姜饼人拿铁等,这些特色产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还进一步增强了品牌的吸引力和话题性。
在门店布局上,星巴克主要集中在商业中心、写字楼和高档社区等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的区域,以满足商务人士和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星巴克还积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门店,如北京的故宫店、上海的石库门店等,这些门店不仅是喝咖啡的地方,更是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地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消费者前来打卡,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本土品牌的突围

瑞幸作为本土咖啡品牌的代表,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快速崛起,成为了中国咖啡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瑞幸的成功,离不开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营销能力。
瑞幸以 “高性价比” 为核心定位,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和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咖啡产品和亲民的价格,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在产品方面,瑞幸不仅有经典的拿铁、美式等咖啡饮品,还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生椰拿铁、厚乳拿铁等,这些新品凭借独特的口感和新颖的配方,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爆款,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其中,生椰拿铁在推出后的一年内销量就突破了 1 亿杯,成为了瑞幸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在商业模式上,瑞幸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通过 APP 和小程序下单,消费者可以享受外送服务,也可以到店自提,极大地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同时,瑞幸还积极拓展外卖业务,与各大外卖平台合作,进一步扩大了销售渠道。据统计,瑞幸的外卖订单占比已经超过了 50%,成为了其重要的销售来源。此外,瑞幸还通过数字化运营,精准分析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优惠活动,提高了用户的粘性和复购率。
在营销方面,瑞幸更是不遗余力。通过与各类热门 IP 联名,如茅台、猫和老鼠、线条小狗等,瑞幸成功制造了多个话题热点,引发了消费者的抢购热潮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以瑞幸与茅台联名推出的酱香拿铁为例,该产品在上市当天就售出了 542 万杯,销售额突破了 1 亿元,成为了咖啡行业的现象级事件。这些联名活动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吸引了大量非咖啡用户尝试瑞幸的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三)精品咖啡的小众坚守

在咖啡市场中,还有这样一群精品咖啡店,它们专注于咖啡豆的品质和独特风味,追求咖啡的极致口感,为咖啡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品味纯正咖啡的场所。
精品咖啡店通常选用高品质的单一产地咖啡豆或精心调配的混合咖啡豆,这些咖啡豆经过专业的烘焙师精心烘焙,能够充分展现出咖啡豆本身的风味特点,如水果的酸甜、坚果的醇厚、花香的清新等。与大型连锁品牌不同,精品咖啡店更注重手工冲泡的技巧和咖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每一杯咖啡都像是一件艺术品,饱含着咖啡师的匠心和对咖啡的热爱。
在店铺风格上,精品咖啡店大多走小众、文艺的路线,店内装修简洁而温馨,营造出一种舒适、安静的氛围。这些店铺通常不会追求大规模的扩张,而是更注重品质和口碑的积累,以吸引那些对咖啡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忠实客户。例如,北京的 “大小咖啡”、上海的 “村口大树” 等精品咖啡店,虽然门店数量不多,但在咖啡爱好者中却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们凭借独特的咖啡风味、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成为了咖啡爱好者们心目中的 “宝藏店铺”。
这些精品咖啡店虽然在市场份额上可能无法与大型连锁品牌相媲美,但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咖啡市场的业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个性化咖啡的需求,为咖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冷热不均:市场的复杂态势

(一)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咖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城市层级在咖啡消费习惯、市场饱和度、品牌布局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一二线城市,咖啡文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消费者对咖啡的接受度较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这些城市的咖啡馆数量众多,市场饱和度相对较高,竞争也异常激烈。以上海为例,截至 2024 年,上海的咖啡馆数量已经超过 8000 家,成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上海的一些核心商圈和写字楼附近,常常能看到几步之遥就有一家咖啡馆的景象,品牌之间的竞争可谓是短兵相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品牌想要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在产品品质、店铺环境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还需要不断创新,推出特色产品和独特的消费体验,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而在下沉市场,包括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咖啡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相对较低,咖啡消费习惯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市场进行进一步的培育和引导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这就要求咖啡品牌在进入下沉市场时,要制定更加亲民的价格策略,同时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竞争力。不过,随着瑞幸、库迪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和快速拓店模式的不断渗透,下沉市场的咖啡消费热情正在逐渐被点燃。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 - 2024 年下沉市场咖啡消费年复合增长率达 34.4%,远超一线城市 15% 的增速,成为咖啡市场增长的新引擎 。
在品牌布局上,国际品牌和头部本土品牌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占据了优质的商业资源和市场份额。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写字楼、购物中心等地开设了大量门店,形成了密集的布局网络,牢牢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而在下沉市场,除了部分头部品牌开始加速布局外,一些本土新兴品牌和区域品牌也在积极抢占市场份额,通过差异化的定位和营销策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凭借其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和依托蜜雪集团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在下沉市场迅速扩张,门店数量已经突破 6000 家,成为下沉市场咖啡品牌的佼佼者 。

(二)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咖啡馆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咖啡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除了传统的咖啡品牌之间的竞争,茶饮品牌、便利店、快餐店等也纷纷涉足咖啡领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茶饮品牌古茗推出的咖啡产品,凭借其在茶饮领域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庞大的门店网络,迅速在咖啡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便利店如 7 - 11、全家等,也通过提供便捷的咖啡服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咖啡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成本上升也是咖啡馆面临的一大难题。咖啡豆、牛奶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租金、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都给咖啡馆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报道,由于全球咖啡豆产量的变化,咖啡豆的价格在近年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这直接影响了咖啡馆的采购成本。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租金不断攀升,人力成本也逐年增加,这些都使得咖啡馆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为了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一些咖啡馆不得不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维持利润,但这又可能导致消费者的流失。因此,如何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成本,成为咖啡馆经营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然而,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他们对咖啡的接受度更高,消费频率也更高,成为推动咖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相关市场调研数据显示,18 - 35 岁的年轻消费者在咖啡消费市场中的占比超过 70%,他们更加注重咖啡的品质、口感和消费体验,愿意为高品质的咖啡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就为咖啡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只要能够精准把握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推出符合他们口味和喜好的产品,就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市场细分也为咖啡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咖啡市场逐渐细分出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如精品咖啡、快咖啡、外卖咖啡、办公咖啡等。针对这些细分市场,咖啡馆可以通过差异化的定位和产品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精品咖啡馆专注于咖啡豆的品质和独特风味,为咖啡爱好者提供高品质的咖啡体验;快咖啡品牌则以快捷、便利的服务为主,满足消费者在通勤、工作间隙等场景下的即时消费需求。通过市场细分,咖啡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市场份额和品牌忠诚度。

未来可期:咖啡市场展望

中国咖啡馆数量在近五年内实现翻番,这一现象是消费升级、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资本助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咖啡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展望未来,中国咖啡市场有望在多个方面继续蓬勃发展。在品质提升方面,消费者对咖啡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将促使咖啡品牌更加注重咖啡豆的品质、烘焙工艺和冲泡技术,不断提升咖啡的口感和风味 。精品咖啡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更多的精品咖啡店将涌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咖啡的需求。
消费场景也将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咖啡馆消费场景,咖啡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将成为新的趋势。“咖啡 + 书店”“咖啡 + 文创”“咖啡 + 健身” 等多元化的复合业态将不断涌现,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同时,随着线上消费的持续增长,外卖咖啡、即饮咖啡等便捷式咖啡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扩大。
在品牌竞争方面,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将更加有序。头部品牌将继续通过规模化和数字化优势巩固市场地位,同时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本土品牌将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入理解和本土化创新,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而一些小众品牌和特色品牌也将通过差异化竞争,在细分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中国咖啡市场前景广阔,充满机遇。无论是咖啡爱好者还是行业从业者,都可以期待一个更加精彩的咖啡未来。希望大家在享受咖啡带来的美好时光的同时,也能持续关注咖啡市场的发展动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咖啡市场的看法和期待!